糖尿病“三型辨证”理论,最早由中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、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林兰教授创立。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,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林兰教授主持的糖尿病组,通过对糖尿病进行系统的中医辨证、症状客观化及微观辨证研究,总结出糖尿病“三型辨证”理论体系。将糖尿病分为阴虚热盛、气阴两虚、阴阳两虚型,此三型代表了糖尿病病程发展的早、中、晚3个不同时期。其中,阴虚贯穿本病始终,为病本;气阴两虚为基本证候;血瘀为主要兼证。
此学术观点得到全国同行的普遍关注和认可,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3年度十大中医药科技成果项目中,“糖尿病三型辨证及并发症中西医诊疗法”名列榜首。该学术理论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《糖尿病(消渴病)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》,沿用至今。2008年‘二型糖尿病“三型辨证”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’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。
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的芪蛭降糖片(原名降糖通脉宁),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,减轻痛苦,延长寿命,对心、肝、肾无损害,为一种防治糖尿病血管合并症安全而有效的中药制剂。该药先后获中国中医科学院和国家中医管理局科技成果二等奖;2005年研发成片剂并获新药证书;2009年芪蛭降糖片被列入最新版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》。
相关文章:
林兰教授及其成果《芪蛭降糖片》简介
文章地址:http://www.zgtnw.com/tnb/tytd/tnzj/201002/7329.html
中医治疗糖尿病“三型辨证”疗法简介
文章地址:http://www.zgtnw.com/tnb/tytd/tnzj/201005/7707.html
糖尿病三型辨证治疗“消渴症”
文章地址:http://www.zgtnw.com/tnb/tytd/tnzj/201005/7709.html
“三型辨证”的应用现状及对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影响
文章地址:http://www.zgtnw.com/tnb/tytd/tnzj/201005/7708.html
“益气养阴、活血化瘀”是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主要方法
文章地址:http://www.zgtnw.com/tnb/tytd/tnzj/201005/7710.html
|